首页>技术知识>病虫害防治>榆黄足毒蛾防治方法

榆黄足毒蛾防治方法

    名称:榆黄足毒蛾(榆毒蛾) 
  
    学名  Ivela ochropoda (Eversmann)  
    英文名  elm yellow-legged tussock moth  
    分布 
    华东、华中、华北、西北、东北。  
    寄主:白榆、牛郎榆、月季、馒头柳等。  
    形态:成虫长约15mm,翅展约38mm;体白色,触角黑色,栉齿状,附节橙黄色。卵灰黄色, 鼓形。幼虫浅黄色,老熟时长约30mm;腹部各节有毛瘤,第1-2毛瘤黑色而明显,其余为白色;腹部第6-7节各有翻缩腺1个。蛹棕黄色,腹面青灰色,头顶有黑褐色毛2束。  
    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2代,以幼虫在树皮裂缝中越冬。翌年4月开始活动为害,6月化蛹,7月成虫羽化。成虫趋光性很强,产卵于枝条和叶背面,相连成串,卵期约10天。初孵幼虫啃食叶肉,大龄幼虫沿叶缘蚕食,常把叶片蚕食光。4-10月为华北地区幼虫为害期, 10月下旬随气温下降而继续越冬。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及时修剪枝叶,球后彻底清洁田园,减少菌源。 
    (2)于成虫盛发的6月及8-9月安置黑光灯诱杀成虫。 
    (3)药剂防治 
    发生严重地区于5月下旬-6月上旬和7月上中旬一、二代幼虫低龄阶段喷洒20%灭幼脲1号胶悬剂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20%菊·杀乳油2000倍液、2:5%敌杀死乳油2500倍液。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需要支持?

如果通过现有技术内容没办法解决您的问题,请在线提问获取我们的支持!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