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技术知识>病虫害防治>风景区病虫害防治初探

风景区病虫害防治初探

/ 济南市近郊风景区管理处 张宝迎 汪玉静 刘云

摘要:风景区提高和改善了周围人们的居住环境,具有较稳定的生态环境,保护着山林中稀有植物资源。但长期以来,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尤其是食叶害虫的防治仍以化学农药手段为主,大量化学药剂的使用,会产生严重的“3R(抗性resistance,再猖獗resurgence,残留residue)”问题,有悖于生态环境保护和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风景区内病虫害的防治具有其特殊性,在探究风景区病虫防治方法时必须保护生物多样性,通过充分利用自然界的有益生物即天敌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与传播,结合物理化学防治手段实现景区内病虫害的合理有效防治,保障园林绿化成果。

关键词:风景区;病虫害;防治;生态环境  

随着城市布局的逐渐扩大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居民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风景区不仅给人们带来直接的视觉享受,满足市民休闲、健身、游玩的多种需求,而且能够提高山林功能价值总量,增强山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综合水平。病虫害防治作为风景区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对巩固、提高和发展风景区绿化建设事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维护景区内生态系统的平衡有着极大的影响。

1.风景区内山林生态环境状况

风景区在规划设计中融入园林植保理念,建设中可以针对较为薄弱的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山林地形地貌进行科学、细致的规划,在建设中根据功能区的需求及植物与病虫害侵染、寄生的关系,选择与环境相适宜且对病虫害的爆发能形成有效生态隔离的植物品种;在风景区绿化中,增加植物丰富度,改善山林单一的林相结构,局部区域实现从纯林到混交林的改变,在形成不同季相景观的同时增强植物之间对病虫害的相互制约,提升植物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生态环境。

但是由于风景区内游人较多,一方面使山林土壤密实度加大,土壤的含水量、通气性等因子发生变化,影响动植物正常生长,对景区生态环境产生直接破坏;另一方面噪音等其它因素,会改变鸟类和其他动物的习性,而由于许多动物给植物授粉、以植物为食或传播种子,所以会对植物产生间接的破坏,影响区域自然生态体系 [1]。不仅如此,还可能出现周围居民对山林资源不分区域的乱取山石、就地取土的情况,造成林中水土流失,植物生长受到抑制,甚至出现落叶及顶梢枯死等现象,导致植物衰亡。

2.风景区内病虫害发生规律及新趋势

山林内沟壑纵横,区域环境复杂,具有独特的小气候条件,景区内植物种类丰富,结构复杂,加上游人数量的增多,病虫害逐渐由林木大型向园林小型演替,风景区内病虫害发展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

2.1新病虫害发生危害

风景区绿化中为增加景观效果、提高观赏性,改变单一林种,从外地引进大量的观赏树种,引进的新植物材料会导致新病虫害的发生。以济南近郊风景区为例,2012年济南近郊风景区的植保工作者在病虫害监测中,发现风景区内新栽植的五角枫树叶上出现新食叶害虫——元宝枫细蛾;元宝枫细蛾幼虫潜入叶肉,潜道由主脉伸向叶缘、叶尖呈线状,取食叶尖部分叶肉后钻出,将叶尖卷成筒状,在卷筒内继续危害[2],造成五角枫树叶干枯。2014年病虫害监测时,在新栽植黄栌树叶上发现新虫害黄栌胫跳甲,黄栌胫跳甲幼虫时期取食嫩叶,影响黄栌生长和景观质量。

2.2 原有病虫害发生规律产生新变化

2.2.1 蛀干虫害危害严重呈蔓延趋势

山林中蛀干害虫主要有小蠹类、天牛类、象甲类等,蛀干害虫钻蛀在树干内部,药剂喷洒防治效果不明显,而树干涂抹、灌根等方法,因为山林面积太大,不易操作等困难,使山林中蛀干害虫难以控制。在风景区建设中,不可避免的造成部分树木根系、枝干受伤,树势减弱,为弱寄生的蛀干害虫创造了条件。同时枝干受伤、树皮破裂而产生的化学物质变化亦对蛀干害虫具有信息引导作用,导致蛀干虫害发生严重,而树木树势的减弱,也为其它病虫害提供了可乘之机。例如在济南近郊风景区,使用侧柏饵木诱捕的方法预防蛀干害虫——双条杉天牛,根据近几年捕捉双条杉天牛的统计结果显示,正在建设的风景区中双条杉天牛数量呈上升趋势。

2.2.2 食叶害虫此消彼长交错演替

山林中食叶害虫主要有鳞翅目的蛾类和蝶类、叶甲类、叶蜂类、蚜虫、蚧虫等害虫,种类繁多,交错演替。例如济南近郊风景区内,2008年以来风景区的植保工作者加强了对美国白蛾的检测,同时释放性诱剂和挂设天敌——周氏啮小蜂,使美国白蛾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是近年,植保工作者进行病虫害监测调查时,发现风景区建设的山林中,侧柏毒蛾的虫口密度达到500/株,个别区域甚至达到1000/株,上升为主要虫害。

2.2.3 生理性病害增加

风景区绿化中新栽植的大量苗木,由于土层瘠薄,大多分布在石灰岩形成的山坡上部,结构性差,肥力低,含水量少,加上部分新栽植苗木对山林环境的适应能力弱,导致发生缺铁、缺硼等生理性病害。

3. 风景区内病虫害防治策略

普通山林绿地苗木可由其自然生长,不需刻意修剪、施肥,适于粗放管理[3]。管理中只是为了植物正常生长这一既定目标,而没有一个科学有效的运行体制。风景区作为重要的休闲、活动场所,景区内植物的管理不仅要使植物能够正常生长,而且需要形成特定景观,在病虫害防治中对防治指标(树叶受害率、树干受害率、大型恶性缠绕性杂草)、防治阀值都有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对风景区内病虫害防治策略进行新思考。

3.1制定完善的监测体系、建立详细的统计资料

同病虫害作斗争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复杂的工作,由于风景区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如果景区内某一病虫害大爆发,那么对景区植物的影响将是毁灭性的,因此应特别注重对景区内病虫害的预测及外来有害生物的检疫,根据以往景区内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制定完善的监测、检疫体系,准确预报景区内病虫害发生数量和危害大小,掌握病虫害发生规律,发现病虫害的最新变化动态,从而抓住有利时机,及时有效地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3.2注重景区植物规划与养护,增强环境稳定性

风景区中植物群落是绿色空间环境的基础,植物景观是绿色的主体。景区内植物布局不仅要考虑到美观性,也要注重实用性。风景区山林绿化中,应把乔木、灌木、草本、花卉植物有机结合起来,在结合过程中充分考虑植物间相生相克等生物学特性,利用植物的相生促进作用,消除或降低植物间相克抑制作用和自毒作用;同时根据各植物在病虫害发生循环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避免病虫转主寄生植物引发病虫害的发生,从而使景区内病虫害得到可持续控制。

景区内植物的后期养护是一个长时间、连续的过程,病虫害的防治在这个阶段同样也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应树立“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加强景区内植物养护管理,按照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操作规程及养护质量标准对景区内植物进行养护,促进林木健康生长,从根本上增强植物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减少病虫害。

3.3病虫害防治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3.3.1生物防治为核心

长期以来,在景区内病虫害尤其是食叶害虫的防治方法主要以化学农药为手段。然而大量使用化学药剂,会产生严重的“3R(抗性resistance,再增猖獗resurgence,残留residue)”问题,有悖于生态环境保护和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而森林生长周期长,树木的耐受性强,并且具有相对稳定的、不同于农业的、特殊的、生态系统,十分有利于开展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方法对环境污染小,能有效地保护和利用天敌,发挥持续控制作用[4]。因此,目前世界各国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都把生物防治作为主要控制措施,并大力开展生物防治研究。我国也已把森林病虫害的策略转变为“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治理”。开展以利用天敌为主的生物防治将是今后风景区内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方向。

我国现已记载的林木天敌昆虫约1500种,其中对近200种天敌的生物学、生态学作过不同程度的研究[5]。济南近郊风景区内天敌种类繁多,但是目前了解研究的较少,详细地调查研究景区内病虫害种类和天敌资源是利用天敌昆虫以及信息素开展生物防治的基础,保护、繁育风景区内天敌资源是未来生物防治的核心。

3.3.2合理开展物理及化学防治

加强对园林植保工作者的培养,积极开展物理防治,科学采用化学防治[6]。物理防治是一种古老而又年轻的防治手段,随着科技的发展,利用昆虫对不同波长、波段光的趋性,集光、波、色、味4种诱杀方式为一体的频振诱控技术,安全性高,选择性好 [7]。根据风景区山林地形及植物分布情况利,用饵木、黑光灯、色板等传统预测、防治方法与现代新型物理方法相结合,控制害虫为害。

化学防治中选用低毒生物农药和植物性农药,积极使用先进的植保器械,抓住最佳防治时期,减少用药次数及化学残留对风景区生态的影响。风景区中道路的建设使部分山林病虫害的防治可以使用大型先进的植保器械,病虫害防治中使用宽辐远射程喷雾机和大型喷烟机,提高作业效率和准确性。化学防治中为避免施药操作过程中农药对机手的污染以及减少农药流失、飘移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可以使用少漂喷头和防风屏。少漂喷头是在扇形喷头后面安装一孔片,使药液环绕内腔“涡动”雾化成窄雾普雾滴,易漂移的雾滴大大减少[89]

参考文献:

[1].噪音也会对植物产生影响.中国科学基金会网站.2012-03-23.
www.guokr.com/article/125370/.

[2].张佐双,周章义.元宝枫细蛾发生规律及防治[J]. 应用昆虫学报1985,01.

[3].济南市园林管理局.园林绿化技术标准汇编.2006.47-48

[4].余雁华.城市园林植保的现状与防治对策及新技术展望[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4,6:27-28.

[5].严静君. 中国林木害虫天敌昆虫利用研究进展[J].陕西林业科技,1992,24-28.

[6].黄秋萍.城市园林植保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国园艺文摘,2009,12:85-86.

[7].邱士邦.佳多频振式杀虫新技术.中国植保导刊,2005,25(增刊):4.

[8].林明远,赵刚.国外植保机械安全施药技术[J].农业机械学报,1996,27(10):149-154.

[9].何雄奎.改变我国植保机械和施药技术严重落后的现状[J].农业工程学报,2004,

20(1):13-15. 

张芳婷)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需要支持?

如果通过现有技术内容没办法解决您的问题,请在线提问获取我们的支持!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