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技术知识>病虫害防治>菊花秋季防“三病”

菊花秋季防“三病”

 

菊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在生长过程中常常遭受病虫的危害,尤其是进入集中观赏的秋季,以锈病为主的几种病害在此时加重出现,主要是锈病、灰霉病、黑斑病等,必须加强防控,以提高菊花秋季的观赏性,值得引起重视。

锈病 锈病主要危害菊花的叶片和茎,以叶受害为重。发病初期,在叶片上产生淡黄色小点,后变为褐色并略突起,后期在叶柄、叶片和叶茎上,长出深褐色或黑色椭圆形肿斑疱状物,疱状物破裂后,散出大量黄褐色粉状物,严重发生时常会造成全株叶片枯死,进而带来大量落花。防治方法。地栽菊花要选择地势干燥,通风良好,阳光充足的地方种植。菊花喜深厚肥沃的土壤、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生长健壮,抗病力强,很少发生该病。盆栽菊花要疏通排水孔或洞,防止积水。在氮、磷、钾合理搭配的基础上,适当增施磷、钾肥,以增强植株的抗病力。进入秋季后,要及时摘除病叶,随时清除重病植株,集中深埋处理,以控制病害的传播与蔓延。及时进行化学防治,抓住发病初期喷洒1:1200的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或0.3-0.5度的石硫合剂,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等。一般连喷2次,每次间隔期7天。近年来,菊花用下列农药防治锈病,效果很明显,如20%萎绣灵乳油400倍液、20%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一次,连续防治3-4次,效果很好。

 

灰霉病 主要危害菊花的叶、茎、花等部位。叶受害时在叶片边缘呈褐色病斑,表面略呈轮纹状波纹,叶柄和花柄先软化,然后外皮腐烂。花受害时影响种子成熟。菊花灰霉病在秋季雨水多、氮肥施用过多、栽植密度过大,或土壤质地过于粘重等,都会引起灰霉病大发生。防治方法。侵染菊花的病菌主要在土壤中越冬,因此,栽植菊花时盆土要选用不带菌的土壤,地栽菊花最后采用客土种植的方法,有利于降低灰霉病的侵染和发病,这是一个廉价的防病办法,做到无论盆栽还是园栽,一律要求客土种植。到了秋季正值菊花观赏期,发现病株、病叶后,应立即清除,带去其他地方销毁,防止传播蔓延。入秋后,注意不偏施氮肥,严防土壤积水,注意改善植株的通透性。药剂防治着重发病前的预防,如喷施波尔多液、石硫合剂加以保护,发病后可喷施甲基托布津、代森锌、多菌灵等药剂。

黑斑病 该病主要危害菊花的叶片,初期在叶片上出现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的紫褐色病斑,然后颜色慢慢变成黑色到黑褐色。病斑直径2-10毫米;后期病斑边缘为黑褐色,中心转为灰褐色至浅灰色,出现小黑点。严重时几个病斑连在一起,病斑间相互链接,使整个叶片发黑干枯,悬挂于茎上,其观赏性大大降低。防治方法:大面积进行商品性菊花栽培时,注意实行二年以上轮作倒茬,减少土壤中的病菌进行初次侵染;盆栽菊花则需要每年更换新土,并在扦插时选择健壮母株做繁殖植株,并用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者80%代森锌600倍液的药水,浸泡1-2分钟。菊花生长后期开始喷施1%波尔多液或80%代森锌600-800倍液,有一定的防病作用。进入发病期可以喷施75%百菌清700倍液或者40%烯唑醇800-100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施3-4次,可以控制观赏期菊花黑斑病的发生。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需要支持?

如果通过现有技术内容没办法解决您的问题,请在线提问获取我们的支持!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