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技术知识>栽培繁殖>毛竹的栽培管理技术

毛竹的栽培管理技术

毛竹的栽培管理技术

毛竹又名南竹、猫头竹、孟宗竹、江南竹等,是我国分布最广、材质最好、用途最多的竹种。在我国东起台湾,西至云南、南自广东和广西中部,北至江苏、安徽北部和河南南部均有分布。它是一种重要的经济竹类,其在园林造景中的开发价值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毛竹的生长特性。毛竹的茎有地下茎和地上茎,地上茎即竹秆,地下茎即竹鞭,竹鞭的节间生长有须根,竹鞭在土壤中蔓延生长,发笋长竹,形成可观赏的竹林和具有利用价值的地上主茎。毛竹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竹秆内维管只有管束而没有形成层,因而新竹长成抽枝展叶后,高生长与粗生长停止,也就是竹子的体积不再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大。但新竹组织密度低、含水量高、干物质少,其纤维化主要靠成竹生长来完成。新竹长成后,第二年春季换叶,以后每2年换叶1次。每换1次叶竹龄增加1度。1-3度竹处于幼壮龄阶段,生命活动旺盛,制造有机物多,抽鞭发笋能力强,4、5度竹生理活动呈下降趋势,所连接竹鞭也逐渐老化,生理活动减弱,抽鞭发笋能力逐渐衰退;6度以上竹生活力衰退,枝叶枯黄,竹鞭已完全全丧失抽鞭发笋能力。

    栽培园土选择。选择立地条件好,土层深厚,肥沃湿润,供排水条件良好,微酸性或呈中性的土地栽植,也可以在村前屋后栽植。山地种植要选择海拔80米以下的山谷、同腰的缓坡地带,丘陵地区宜选择小山洼、坡地的中下部造林。选好林地后进行整地,整地时间宜在秋、冬季进行,整地方法有两种:一是全垦、大穴法。首先对造林地进行一次全面垦复,然后按造林密度沿等高线挖大穴。要求垦复深度30厘米以上,清除柴蔸、石头、树根等,大穴密4米X4米,每亩42穴,穴规格长1.5米、宽0.8米,深0.6米。全垦整地时在山顶、山腰、山脚均应保留10-15米原生植被带,以防水土流失。二是宽带垦殖、大穴法。首先对造林地进行宽带状垦复,一般带宽2米,然后按照造林密度沿等高线定点挖大穴。大穴密度4米X4米,每亩挖42穴,穴规格长1.5米X宽0.8米X深0.6米。

    选择母竹。母竹要选择秆形通直圆满、生长健壮、分枝较低、枝叶浓绿、节平、无病虫害的1-3年生、胸围直径15-25厘米的竹子,3年以上的竹子不宜选择作母竹。选好母竹后,挖掘母竹。一般毛竹秆基弯曲的内侧是竹鞭所在,最下盘枝的分枝方向与竹鞭走向大致平行,在挖掘时,先找出竹鞭的延伸方向,以免挖伤竹鞭竹根。在挖掘时要少伤根、勿伤芽、尤忌强力摇动竹秆,保护好竹秆与竹鞭连接处不受伤。按来鞭30-40厘米,去鞭70-80厘米的长度切断,带土20-30公斤取出,用稻草等物包扎,用利刀靠节处砍掉竹梢,留5-7盘枝,用草或塑料薄膜等包扎顶端。母竹要随挖随运随栽。远距离运输时,要用草、麻袋、薄膜将鞭根和宿土一并包扎好,并随时浇水保湿,避免风吹日晒。

    适时栽竹。12月至次年2月栽植为宜。每亩40-50株,“梅花”状分布。栽植时,腐熟的肥料先入土,再回填表土于穴底,将解除包扎的母竹根盘置于穴中,根盘表面比穴面略高,然后填土,分层压实,使鞭根与土壤密接。浇1次透水,待水渗完后覆土,栽植深度比原母竹的入土深3-5厘米。竹蔸培成馒头形,开排水沟,立三角支架。填土压实时不损伤鞭芽和“螺丝钉”。

    栽后管理。栽后成活率及发笋长竹率要求达到70%以上。2年内母竹当年生长出的新竹,无论大小,都要加以保护。第2年后则开始疏笋疏竹。5-7月进行1次砍杂施肥。11-12月进行除草、松土、疏笋竹。原则上禁止其他农事活动。造林的前3年和发笋期及成竹期禁止放牧。及时防治病虫害,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新竹造林若遇干旱要根据水源条件引水或挑水灌溉;新造竹林地未成林前,每年夏秋季要进行中耕除划、松土、培蔸一次,松土深度10-15厘米;要加强保护管理,做好成林抚育。做到不挖鞭笋、护养冬笋、保护春笋、及时清除退笋;出笋前2-3天疏笋一次,疏笋数量控制在竹笋数量的40%-60%,重点疏去退笋、病虫笋、路中笋、浅鞭笋、小笋、歪笋等。每年5-7月进行一次修山。砍倒竹林中的杂草灌木林地,或用山锄浅刨一次,每隔3-4年进行一次深挖垦复。垦复原则是:大年浅、小年深。新竹林浅,老竹林深。立竹周围浅,无竹空地深。沙壤土浅,壤土深。垦复不伤鞭根、笋芽,及时清除竹蔸、石头、树根、老竹鞭。施肥上,以有机肥为主,辅以施用化肥。化肥以氮磷肥为主,并按5氮(纯氮)1磷(五氧化二磷)的比例施用。

文/曹立耘吴春兰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