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技术知识>栽培繁殖>一盆水仙满堂春

一盆水仙满堂春

一盆水仙满堂春

冬尾岁前,百花凋零,此时,唯有置于案头的水仙花亭亭玉立,生机盎然,会使你的家庭增添几分春色和幽雅。清代康熙皇帝有诗云:“翠帔湘冠白玉珈,清姿终不淤泥沙,骚人空自吟芳芷,未识凌波第一花。冰霜为肌玉链颜,亭亭玉立藐姑山。群花只在轩窗外,那得移来几案间”。此诗道出了水仙花的绝妙之处。它的花期早于桃李而晚于梅,正值春节,是新春佳节不可多得的室内点缀花卉。

水仙花栽培在我国已有一午多年的历史。最早文字记载见于《长物志》:“水仙,六朝人呼为雅蒜”。在唐代,水仙花被官廷引作装饰之用,《花史》载:“唐玄宗置虢国夫人红水仙十二盆”。《千家诗》云:“水仙齐着粉戏衫”之句,咏的是红色水仙,只可惜红水仙在中国实为罕见矣。宋代后,水仙栽培盛极一时,《广庭芳谱》称:“水仙花,江南处处有之”。

在历代诗人中,晋代陶渊明爱菊,宋代陆游独爱梅,周敦颐深爱莲,而宋代大诗人黄庭坚最爱水仙。黄庭坚咏水仙的诗很多,如“得水能仙无与奇,寒香寂寞动冰肌,仙风道骨今谁有,淡扫峨眉籫一枝”;“污泥解作白莲藕,粪壤能开黄玉花。可惜国香天不管,随缘流落小民家”。元代诗人陈旅咏水仙的诗写道:“莫信陈王赋洛神,凌波哪得更生尘,水香露冷空清处,留得当年解佩人”。洛神是曹植笔下的女仙,这解佩人也是民间传说中的仙女。水仙典雅高洁,赢得无数名人赞美。宋代姜特立诗云:“清香自信高群品,故与江梅相并时”,是指水仙高出群品的清香。明代李东阳诗:“澹墨轻和玉露香,水中仙子素衣裳;风环雾鬓无缠束,不是人间富贵妆”。用拟人化的构思,把水仙脱尽铅华,不染纤尘的品质,描绘得淋漓尽致。

水仙之美只在态,而非色,只在气质,而非“包装”。水仙无脂粉气息,天然姝丽,冰肌玉骨,凌寒而开。水仙经过数百年的栽培,其育出两大品系:金盏银台。花被纯白色,平展开放,副花冠金黄色,浅杯状;玉玲珑,花变态,重瓣,花瓣褶皱,无杯状副花冠。朱熹的“翠袖黄冠白玉英”的诗句,写的是单瓣花,它的花朵白色,中央花蕊黄色,形似六棱白玉盘托起一盏金黄色酒杯,故别名“金盏银台”。复瓣不生副冠,通体练白如玉,故别名“玉玲珑”。宋代诗人陈浮对它很赞赏:“玉面婵娟小,檀心馥郁多;盈盈仙骨在,端欲去凌波”。

近代,赞美水仙的诗也比比皆是。女革命家秋瑾的“瓣疑是玉盏,根是滴瑶台;嫩白应欺雪,清香不让梅”;现代诗人郭沫若称赞水仙的品格在于“只凭一勺水,几粒石子过活”;当代诗人艾青对水仙深情咏道:“不与百花争艳,独领淡泊幽香”。

台湾同胞也极喜欢水仙花。《台湾府志》载:“水仙花岁底盛开,其实非台产也,皆海船自漳州转售者”,说明了水仙花并非台湾特产,而是来自大陆漳州。台湾同胞曾按水仙花开放时间的不同而给予其雅称。或曰:“圣诞花”,或曰“除夕花”,或曰“元宵花”等等,如今,旅居异国他乡的侨胞,每逢辞旧迎新之际,总要添置,以借托对故国的眷恋之情,水仙花成了友谊、幸福、吉祥的象征。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需要支持?

如果通过现有技术内容没办法解决您的问题,请在线提问获取我们的支持!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