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技术知识>栽培繁殖>杨树锈病应抓住早春防治

杨树锈病应抓住早春防治

杨树锈病应抓住早春防治

在杨树种植后,近年来锈病的危害日趋严重,主要表现为病株叶片背面出现黄色粉末,随后叶片呈灰白色枯死,严重发生时导致大量叶片脱落,影响杨树生长。

杨树锈病,又名叶锈病、黄粉病,叶片是主要受害部位,也危害嫩梢、叶柄和冬芽,该病发生范围广泛,几科在我国杨树栽植区均有发生,从小苗、大苗到大树都能发病,在杨树苗圃和幼林,发病率可达100%。小苗和幼树受害严重,引起卷叶,易早期落叶。病叶上的夏孢子影响光合作用,使树体水分过量蒸腾,导致叶片枯萎,提前脱落。发病严重时苗木和幼树叶片全部脱落,造成秋季二次萌叶,次年春季放叶缓慢,削弱树势,苗圃地受害后,所育苗木移栽后难以成活。

病害症状。杨树锈病共同特点是产生棕黄色的夏孢子堆,破裂后散出夏孢子,为黄色粉状物,故称锈病。严重时夏孢子堆可联合成大块,且叶背病部隆起。受害叶片严重时形成大型枯斑,甚至叶片枯死。在气温较低的早春可在病叶见到褐色近圆形或多角形的泡状物,即为该病病菌的冬孢子堆,病菌在危害嫩梢时,形成溃疡病,受害叶片均会提早落叶。杨树正常芽展出的叶片受侵染后,形成黄色小斑点,以后在叶背面可见到黄色粉堆。

流行规律。杨树锈病以菌丝体在冬芽和枝梢的溃疡斑内越冬,随着春季温度升高,冬芽开始活动,越冬的菌丝也开始逐渐发育,并形成夏孢子堆。受害的冬芽不能展叶,形成满覆盖孢子的绣球状畸形,这些病芽成为田间初侵染的中心。病落叶上的夏孢子经过冬天后虽有萌生和侵染能力,但随着夏季气温逐渐升高,其萌发力迅速丧失,因此在初次侵染中的作用远不如带病的冬芽重要。在自然条件下,病菌虽然也形成冬孢子,但数量不多,所以从田间发病实际情况可以肯定冬孢子在侵染中并无重要作用。病菌夏孢子新生后,可直接穿透叶片、嫩梢角质层侵入,靠风力传播。一般春季温度高、发病早、降雨多、湿度大、发病重。苗木稠密,水浇条件好或低洼地发病重,温度和湿度是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

3月底4月初气温上升到15-16℃时,感染了锈病的病芽陆续出现,一般病芽比健芽早1-2天展开,经3周左右便干枯,病芽在枝条上部为多,其出现时间长达25-30天,但集中出现时间在4月中下旬,因夏孢子的重复侵染,5-6月份为发病高峰期;7-8月份因气温不断升高,不利于夏孢子的萌发侵染,病害发展进入平缓期。到9月初气温逐渐下降,随着枝叶的二次抽发,病害又进入发展阶段,形成第二个发病高峰,直到10月下旬因气温不断下降,病害便停止发展。

防治措施。防治杨树锈病,应抓住早春及早用药控制传播。已发病的杨树在初春病芽出现时期,其病芽颜色鲜艳并带畸形,可以和健芽明显区别,因此,抓住这一阶段,及早摘除病芽,并及时销毁,对防止夏孢子扩散侵染效果十分显著,可大大降低发病的基数。也可以在早春阶段,采取摘除病芽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防治手段,控制病害发生。对已发病的苗圃,可喷洒50%多菌灵800倍液,对已发生锈病的幼树和大树,在发病初期,可喷洒45%代森铵水剂100倍液、退菌特500-1000倍液、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喷洒0.3-0.4度石硫合剂,有一定的效果。发生严重时,应在第一次用药后15-20天喷第二次,连喷2-3次。在田间管理上,应注意及时清除带病落叶,减少病菌的侵染来源。另外,由于夏孢子大多降落在离其产生处300米的范围内,因此,杨树育苗区最好应选择远离发病区300米以外的安全地带,防止大面积杨树林的病菌孢子扩散传播到苗圃,减少苗木发病。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需要支持?

如果通过现有技术内容没办法解决您的问题,请在线提问获取我们的支持!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