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技术知识>栽培繁殖>牡丹冬季催花及复壮栽培技术

牡丹冬季催花及复壮栽培技术

牡丹冬季催花及复壮栽培技术

寒冷的冬季,在日光温室或塑料大棚内进行的牡丹催花,是根据不同牡丹品种的生长发育特性,人为地调控环境因子,以满足牡丹不同阶段生长发育的要求,再加上适时、适量的激素调节,从而达到预期开花的目的。但催花过程中生长发育所需养分主要来自植株自身的贮存养分,花后因很难恢复生长而弃之不用。随着牡丹催花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牡丹种苗成为催花的一次性消费品,这无疑是对牡丹资源的一种巨大耗费。针对这一现状牡丹催花后复壮栽培技术应运而生,经过3年的试验,该技术已获成功,其主要技术措施包括催花后的炼苗、调节平衡器官发育、遮荫越夏、精细肥水管理等4项内容。

一、牡丹冬季催花技术

1、调控温度、湿度

(1)初期管理:前期温度白天在l0~l5℃,晚上6~8℃。7天之后白天温度可调控到l2~l6℃,晚上8~l0℃。空气相对湿度白天可控制在50%~70%,晚上80%~90%。这样经过8~l0天,花芽萌动而有光泽。l2~14天,即可现蕾。这一期间的管理对于以后牡丹的生长至关重要。 

(2)中期管理:牡丹现蕾后,白天温度可控制在l6~l8℃,晚上l0~l2℃。20天左右即可进入“幼蕾期”。此期间花蕾对于温度变化非常敏感,常因幼蕾抗逆能力差而出现败育,所以温度要相对保持稳定。空气相对湿度白天保持在50%~60%,夜晚70%~90%,切忌叶片、花蕾长时间接触水分,以免感染病菌,这时可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药物喷洒植株,室内可用百菌清烟雾剂灭菌消毒。值得注意的是,此时幼蕾嫩弱,药物使用浓度不直过高。

25天左右,植株进入展叶期。温度白天可控制在l8~20℃,夜晚l2~l4℃。中午温度高时可在温室顶部通风,以锻炼植株的抗逆性能,通风时间的长短应根据室内温度而定。

35天左右,花蕾进入“平蕾期”,此时的花蕾抗逆性较强,对温度的变化逐渐适应,只要温度不是变化过大,基本不影响成花率,这时即可根据预定花期,合理掌握温度。白天温度一般可控制在l8~20℃,晚上l0~l6℃。此间温室内温度高,湿度大,常有茎腐病的发生,为防止这种情况固的发生,可用瑞毒霉600~800倍液或l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

(3)后期管理:40天左右牡丹进入重萼期,45天左右进入绽口期,此时可根据花开时间合理调控温度,即使存放在2~4℃的冷室中,经l0~2O天,仍能正常开花。

2、人工补充光照

牡丹属于长日照植物,因冬季日照时数短、光照强度弱,往往影响成花率及生长势。初期光照小足可使花梗加长、变细、花朵下垂;后期光照不足时,可影响上色,降低催花质量,因此应适时补充光照,以满足生长发育对光照的要求,具体做法是,用日光灯或白炽灯对牡丹进行补充光源。阴天全天补光,晴天于凌晨和黄昏时补光,现蕾前每天补充光照3小时,平均光照度为4045勒克斯,现蕾展叶期日加光5小时,日平均光照度5l50勒克斯,展叶重开期,加光7小时,日平均光照度5330勒克斯,即可使叶大而肥,花朵发育好,花色鲜艳。 

3、配制基质,补施肥水

(1)配制基质:牡丹喜欢肥沃、疏松的沙质壤土地,在盆土选择上更要注意它的特点,一般选用经水洗过的细炉渣、草炭土各一份配制,这种基质透气性好,渗水能力强,肥力足,栽植的牡丹新生根多,不烂根,生长好,长势旺。

(2)补施肥水:前期应浇透水,以后根据盆土的湿润程度及时浇水,一般7~l0天1次。结合浇水,可追施肥料,一般以充分腐熟的饼肥、油渣或磷酸二氢钾稀释后施用。展叶期后,即可对牡丹根外追肥,仍以磷、钾肥和微肥为主,少施氮肥。磷酸二氢钾一般掌握在0.3%以内,以少施、勤施为原则。3~5天喷雾1次,喷雾时叶背和叶面都要充分喷匀,以不滴水为宜,时间宜在下午进行。结合喷施肥料,加喷杀菌剂,以防止病害的发生。

 

二、牡丹冬季催花后复壮栽培技术

1、牡丹催花后的炼苗

牡丹催花是在高温、高湿、相对弱光的室内环境条件下进行的,而复壮是将催花后的牡丹植株在室外自然条件下进行栽培,室内与室外环境条件的差异使得催花后的牡丹植株不能直接移到室外,因此牡丹催花后的炼苗是复壮栽培必不可少的阶段。

(1)温度调控:炼苗过程中温度调控采用逐渐降低温度的方法,即每天中午进行放风,并逐渐延长放风时间,最后阶段打开放风口。日平均温度大约每10d下降1℃,最后使室内温度几乎等于室外温度。

(2)湿度控制:炼苗过程中湿度调控至关重要,因为催花后牡丹枝叶繁茂,叶片蒸腾作用较强,而其根系新生根较少,湿度的调控直接影响牡丹植株的水份代谢平衡。因此逐渐降低室内环境的空气相对湿度,使之与自然环境逐渐接近,同时再控制盆内的浇水,既要防止缺水,又要防止烂根。盆土基质相对含水量一般保持在27%以上,切忌含水量过低缺水。

2、调节平衡器官发育

牡丹催花培育出花叶并茂的牡丹盆花,消耗了大量的贮存养分,在花后植株体内养分亏乏的同时,新生吸收根很少,甚至没有,因此花后植株地上部分与地下器官的代谢极不平衡,常因地上叶片蒸腾过大且根系吸水不足而使植株萎蔫,以致死亡。故对催花后的牡丹植株施以必要的修剪,以平衡器官的正常生长发育。

(1)除残蕾:开花、结实是牡丹年生长周期中的一部分,其花后子房的发育、种子的形成均需消耗一定的养分,因此在花后及时去除残蕾,终止其生殖发育,从而减少养分的消耗。

(2)修剪:催花后的牡丹植株移到室外进行复壮栽培之前,根系没有恢复正常吸收功能,水份代谢不平衡,因此适当修剪植株的枝叶,降低蒸腾,以缓解地上与地下的水份平衡关系,同时对根系也要进行修剪,去除断根、烂根,防止病害的发生。一般剪叶要去除总叶量的l/3—1/2。

3、遮荫越夏

催花后的牡丹植株,经过炼苗和修剪后,于4月中下旬移到室外进行复壮栽培,但其本身在当年还不能完全适应室外的环境,尤其是夏季炎炎的烈日和干热风会直接影响植株的成活,因此在当年必须对牡丹进行遮荫。一般需要遮去50%左右的日光,同时一定要保证通风良好。

4、精细肥水管理

催花后的牡丹植株内养分亏乏且根系又不能正常吸收养分,因此精细的肥水管理对复壮非常重要。全面补肥,促进其快速恢复生机。

(1)花后当年管理:牡丹开花后新的花芽随即开始分化,花芽分化的程度直接受养分供应的影响,充足的养分供应是花芽分化的必要条件。在炼苗阶段以叶面喷肥和浇施肥水的形式为牡丹植株补肥,肥料以磷钾肥为主,同时配合使用微肥。移出复壮栽培前施足底肥,栽后浇透水。施肥仍以叶面喷施和浇肥水形式进行,以速效性肥料为主。以“少量多次”为原则。浇施约20d一次,雨季浇施肥料浓度可适当提高,叶面喷施约10d一次,直至落叶前。另外在土壤封冻前结合灌冻水增施多元复合肥,并培土防寒越冬。

(2)第二年复壮管理:春季土壤解冻后结合浇返青水,补施速效性肥料,开始展叶后进行叶面喷肥,薄肥勤施,每10d一次,直至落叶前,同时进行根部追肥,每月一次。在自然花期之前施肥宜氮、磷、钾肥并重,促进其营养生长。自然花期后重磷钾肥,促进花芽分化及根系积累养分。另外,病虫害防治是牡丹催花后复壮栽培技术中必不可少的内容,针对易发生的病虫害,以防为主。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