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苏州古典园林;铺地;材料
一、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的材料概述
苏州园林装饰性铺地所用的材料是非常简单,是化腐朽为神奇的典范。在材料的使用中,以青瓦和望砖的使用最为普遍,主要是作为铺地图形的外轮廓。所有的铺地图形中,几乎全部采用青瓦和望砖的硬收边形式。也有一些独立的庭院完全采用望砖进行铺设的,例如网师园的“云窟”院落就是采用清一色望砖铺设的席纹。园林的长廊也大部分采用望砖来铺设走道,也有部分长廊采用的是水磨方砖来铺设的。鹅卵石也是使用最为频繁的材料之一,主要筛选白色、黑色鹅卵石来作为铺地图形内填充材料。其次,碎湖石和碎黄石也是使用较为频繁的材料,这两种材料主要用来铺设一些园路和单独的庭院;也使用这两种材料来铺设一些几何图形,但是很少运用它们进行一些具象图形的铺设。四大园林中,只有极其个别的独立图形采用碎湖石来铺设;例如耦园的一些园路,就有采用碎湖石铺砌而成的梅花图形。碎瓷片也是铺地常用的材料,这些碎瓷片主要用来勾勒具象图形的结构或者作为一些鸟类动物图形的羽毛来使用。残破的缸片常用来填铺几何形的内部,和鹅卵石形成色彩和肌理的对比。另外,一些图形还使用一些玻璃、彩色的瓷片等,主要是为了丰富图形的色彩组合,并且通过对比来明确图形结构并增强图形的生动性。
二、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的设计和施工
简单而经济的铺地材料通过设计者匠心的巧妙运用而具有装饰的美感。可见设计构思巧妙和铺设工艺的精湛是使这些废料发挥审美价值的人为前提,没有这个前提,这些废料的装饰性能是难以体现的,这就如计成所说的“七分主人,三分工匠”,即设计在园林设计营造中的重要性。
三、苏州古典园林铺地因素中以人为本的思想
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从文化的角度充分强调了人本思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苏州古典园林的装饰性铺地所使用的装饰图形都是中国人熟悉的吉祥题材,这些题材浓缩了国人对于人生幸福朴素的理解和追求。这些装饰符号在给人带来悦目的同时也给人一种良性的心理暗示。
园林装饰性铺地的装饰性也是一种人本思想的体现,装饰的材料的质感、色彩、图形都讲究和自然的融合亲近。原材料最原始的质感能给人朴素亲切的感受;装饰色彩因为使用材料的原生态性,更能够和周围环境取得协调。装饰图形都来自于现实生活中的动物、植物、器物等,这些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吉祥物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视觉形象的陌生感,从而给人以亲切而真实的感受。这些都是传统装饰讲究与人的协调而不去刺激人的感官的文化特性造成,这种文化特性也更符合人的心理需要,更加能给人带来心理上的安慰和舒适。
园林装饰性铺地在实际的使用功能上也体现了一部分人本思想。首先,这些铺地课余防滑,因为其表面的粗糙性,行走在上面的人决不会轻易滑倒摔伤。另外,碎石残片铺地之间的缝隙能够快速渗水,不至于形成积水而造成行走的不便。穿上薄底的布鞋行走在凹凸的石子上面,还可以对脚底的穴位起到按摩保健作用。这些都是装饰性铺地在人本思想的体现。
四、苏州古典园林铺地的几种实用功能
硬化路面:这个功能是园林铺地最为基础的功能。通过铺地的平整施工,而获得一个便于行走,防滑、防淤、防积水的地面。这个地面区域必须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手段方能达到目的。苏州古典园林的装饰性铺地正是通过随地取材和巧妙的设计来解决这个问题。
区域划分:这个功能是园林铺地附属于其它造园元素而产生的功能。因为园林空间已经通过建筑、水池、绿化、假山等造园元素达到了的前期分割效果,园林铺地只是在此基础上明确各区域之间的界限,并通过道路的把这些区域有机联系起来。
景观导引:苏州古典园林中,经常有曲径通幽的景观设计。一条碎石铺筑的小路指引着行人去发见小路尽头的景观。有时,景观也可以通过铺地图形的暗示而得知,首先制造心理上欣赏景色的想象,有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感觉,这和传统的审美习惯和方式也是非常吻合的。
五、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生态性的启发
苏州古典园林铺地的生态性在前文中也大略提及过,它的生态性主要体现在它对于材料选择的随地制宜性以及对于地面地表生态的保留。铺地材料全部采用一些废旧下脚料,通过设计使得这些下脚料焕发出装饰的美感。在客观上节约了资源,避免了对自然资源的进一步破坏。由于古典园林铺地是留有缝隙的,所以保证了地表土壤的新陈代谢,不至于使地表土壤的有机层受到破坏。现代景观铺地大面积采用致密的水泥等材料严重窒息了地表土壤的代谢能力,阻断了地表和空气的联系,空气和土壤无法正常进行能量循环和转换,这是现代景观应该考虑的一个问题。
六、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情趣性的启发
现代景观铺地主题性淡薄,或者是主题的混乱;铺地装饰图形设计更是粗糙,许多装饰图形不顾及其具体的文化含义而到处使用;甚至把西方的图形和传统图形的含义搞混淆。这样的装饰图形组合起不到怡情悦趣作用的,文化审美的教育意义更是无法谈及的。后期施工工艺的简单粗糙,对于材料的运用和组合更是发挥不了本身的优点。古典园林的装饰性铺地在设计的时候